关键词: 全国招教
幼儿招教背考点剩下的50个已就位,赶紧学起来吧!
51. 幼小衔接期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52. 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53. 家长开放日指幼儿园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家长开放,届时邀请家长来园观摩和参观幼儿园的活动。
54. 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较多地带有情境性和易变性,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55. 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引起,较多地带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56.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57.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 狂喜、 暴怒、 恐惧、 绝望 等 都 是 激 情 的表现。
58.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59. 道德感是因自己或别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绪体验。
60. 理智感是在认知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61.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标准而产生的。
62. 社会性发展(有时也称幼儿的社会化)是指幼儿从一个生物个体到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并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
63.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
64. 同伴关系是指儿童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
65. 性别角色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66. 性别恒常性是指对人的性别不因为其外表(如衣着打扮等)和活动的变化而改变的认识。
67. 社会性行为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对他人或某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
68. 亲社会行为又称为积极的社会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
69. 反社会行为也称消极的社会行为,是指可能对他人或群体造成损害的行为和倾向。
70. 角色扮演是一种使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学技术。
71.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72. 刺激泛化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73.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74. 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如教师或家长的奖励性刺激。
75. 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如原来教师禁止自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 现在解除这种令人不愉快的刺激。
76. 惩罚是指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77. 教师效能感训练是指鼓励教师运用诸如积极倾听与解决冲突等技术,建立开放、真诚的课堂沟通情境。
78. 情景记忆是有关个体经历的记忆,是个体对看到、听到或经历事情的心理再现。
79. 语义记忆也称为陈述性记忆,主要包括已知事实和概括性的信息,包括概念、原理及其如何应用的一些规则,问题解决技能和学习策略等。
80. 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81. 习惯化是个体不断或重复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82. 动机是激发、引起个体的活动,引导、维持已引发的活动,并促进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作用。
83.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幼儿进行学习、维持学习,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84. 内在动机是指幼儿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由此而引发的动机。 这种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即活动本身构成了幼儿学习的直接动力与需求。
85. 外在动机是指幼儿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 幼儿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与学习带来的奖励或避免惩罚等有密切联系。
86. 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积极、正向的影响,包括一种学习使幼儿具备了进行另一种学习活动的良好准备状态,一种学习节约了另一种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是已具备的知识经验使幼儿有效地解决面临的新问题。
87.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或是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如汉语拼音的学习有可能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
88. 横向迁移是指幼儿把已学到的知识经验推广到其他内容和难度相类似的情景中。
89. 竖向迁移是指不同内容、不同任务难度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迁移。
90. 创造性是指幼儿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意愿,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具有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心理品质。
91. 个别差异一般是指个性差异,即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92. 智力是指个体处理抽象概念、处理新情境和进行学习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智力测验是评定一个人智力水平高低的方式。
93.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94. 性格的类型差异是指一个人身上所有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
95. 学习类型是个人对学习情境的一种特殊反应倾向或习惯方式。
96. 资源利用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幼儿的长处和优点,以求人尽其才。 在传统的大班教学下,很难使每一幼儿都能各尽所长。
97.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科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预防和矫治幼儿行为偏异和心理障碍,培养健康心理品质的教育。
98. 情景演示是指让幼儿以表演的方式,思考和表现在不同的社会情景中做出行为对策的教育方法。
99. 行为练习是指让幼儿对已经学过的技能和行为进行反复练习,加深幼儿对某个行为或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100. 讲解说理是指向幼儿传递、讲授有关心理健康的粗浅知识,以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帮助幼儿改善对心理健康的态度。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